谈到移动处理器的命名,大家可能率先会想到手机处理器的命名,目前主流的选择就是联发科的天玑、高通的骁龙以及苹果的A系列,而在命名规则上,基本上数字越大也代表了性能更强劲,比如天玑9000就要比天玑8000更强,骁龙888要比骁龙865更强,A16要比A15更强。当然,现在高通也修改了命名规则,用骁龙8、骁龙8+这样命名,其实也是为了理清产品线,便于用户区分。
不过在电脑处理器领域,不少用户是处于一头雾水的状态的,买电脑一般记住买英特尔的i9处理器的,或者是i7、i5这样的顺序,最后的选择可能是i3,再往后的一串数字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选择AMD锐龙处理器的时候,往往是锐龙9、锐龙7、锐龙5这样的顺序,后边同样容易区分不开。基于此,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适应正在开发的新处理器类别以及其中不断推陈出新的新一代片上系统的需求,AMD宣布将于2023年正式启用针对移动处理器的新的产品命名体系,届时,移动处理器产品将更加一目了然。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新的产品命名体系只针对移动处理器,目前AMD并没有计划改变自锐龙1000系列以来在台式机产品上所使用的一般性编号体系,大家在选择台式机产品时按照以往习惯即可。
为什么推出新的命名体系?
正如我们前边所言,AMD希望新的命名体系对普通用户而言做到简单易懂,让大家知道数字越大可以简单理解为处理器性能越高,这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也会更加自如,不会被各种型号所困扰,这方面尤其是对于电脑小白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需要销售人员去科普同时也需要用户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是通过新的命名体系,AMD希望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看出来它的技术参数,从而让发烧友能够迅速对产品型号进行“解码”,让命名做到有迹可循,这其实对于所有用户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友善的更新。
最后按照AMD官方的说法就是,为了给合作伙伴预留发展的空间,新一代的设计、前代设计的更新、新的细分市场、新的价位段等。合作伙伴需要AMD给他们提供一些灵活性,帮助满足他们各自的目标。这个原因跟我们普通消费者并没有多大关系,关系更大的是使用AMD移动处理器的笔记本厂商。
新的命名体系是怎样的?
官方用“解码还”这个称呼概括了新的命名体系,其代表着新的命名体系每一个数字都有各自的含义,通过数字,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到这款处理器的具体情况。
以锐龙5 7640U举例,第一位的7代表的是年份,按照AMD的规划,2023年推出的是7xxx,2024年推出的是8xxx,2025年推出的是9xxx。所以明年我们买到的产品都会是7开头的处理器,这方面没得选,如果说到了2025年的时候有人和你说7xxx处理器是最新的,那么你直接无视就好了,那个时候最新的是9xxx。
第二位的6代表的是锐龙处理器的细分市场,x3xx和x4xx代表的是锐龙3,x5xx和x6xx代表的是锐龙5,x7xx代表的是锐龙7,x8xx代表的是锐龙7/9,x9xx代表的是锐龙9,大家在选购的时候看这个数字就知道销售推荐给自己的是锐龙哪一款处理器。
第三位的4代表的是处理器架构,锐龙xx4x的处理器,它代表的是搭载“Zen 4”核心的芯片,AMD锐龙xx30的处理器,代表它搭载的是“Zen 3”核心的芯片,AMD锐龙xx35的处理器,代表它搭载的是“Zen 3+”核心的芯片。如果选择Zen 5架构的,直接选择锐龙xx5x的处理器就可以。
第四位的0代表的是功能隔离,这一位的数字是对类似“Zen 3”和“Zen 3+”等架构的一种差别化表示,因为无法仅通过架构位数字就可完全表达二者的差异。AMD便将这一位数字用0或5表示,确保两个不同的架构不会出现在同一个锐龙70xx系列中。
第五位的字母代表了外形尺寸/TDP功耗,e代表的是9W的功耗,C代表的是15-28W的功耗,用于Chromebook,U同样代表15-28W,HS代表~35W,HX代表55W+,也就是最强性能,如果你的需求是高性能,那么选择以HS和HX结尾的处理器准没有错。
据了解,AMD预计将在2023年推出五款不同的片上系统,面向五个不同的细分市场/消费群体,所有产品都将囊括在AMD锐龙7000的名称之下,而且每个CPU架构只存在于一个系列之中。举例来说,如果你想买一款性能极致的游戏本,就可以在AMD锐龙7045系列中选择一款“Dragon Range”处理器,如果想买AMD最新的适用于游戏和便携的超薄片上系统,可以在锐龙7040系列中选择一款“Phoenix”处理器。在这之后便是7035系列、7030系列和7020系列。
总结
过去的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高喊这“AMD Yes!”市场已经认可了AMD的移动处理器的表现,并且与英特尔有了掰手腕的实力。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初,搭载AMD锐龙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在短短两年内增长了49%,移动业务50%的增长速度可能令AMD自己都没有想到。而此次使用全新的产品命名体系,也算是AMD在看到市场前景一片向好的背景下做出的一次产品策略调整,更加贴合行业和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