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速度惊人,自2014年起,苹果和小米相继推出Apple Watch和小米手环,引领了智能穿戴市场的风潮。从此,各种品牌纷纷加入,提供了从低端到高端、从功能简单到复杂多样的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众多产品中,手环因其轻巧的设计和基本的健康监测功能脱颖而出。从初代小米手环的无屏幕版本,到带有简单单色屏幕的第三代,再到华为手环6的全面健康数据监测,手环不断进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用户体验。

尽管智能手环的体积和屏幕在逐年增大,功能也逐渐接近智能手表,但外形上还是能清晰地区分两者。尤其是智能手表的通话功能,由于需要更大的机身空间,通常无法在手环上实现。

谈到价格亲民的智能手环,它们的佩戴体验无感且续航长,是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理想之选。在健康检测方面,心率、血氧等已经成为标配,新款手环如小米手环8和华为手环8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然而,手环的体积限制了其功能,例如心率监测和血氧检测依赖于底部传感器,而更高级的功能如ECG心电图和血糖检测则需要额外传感器,这些对于小巧的手环来说往往难以实现。

智能手表的通话和消息回复功能同样依赖于较大的机身空间和更复杂的硬件。尽管如此,不同操作系统的手表(如Wear OS、安卓、RTOS)在用户体验上有着显著差异。

RTOS系统以其高效的运行效率而著称,相较于安卓系统,它的功能和修改权通常由厂商设定,限制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尽管RTOS在功能上不如安卓系统丰富,但它在续航上有着优势。近年来,RTOS系统手表在功能上也有所扩展,例如荣耀手表4支持eSIM通信和微信消息回复。

与此同时,运行安卓或鸿蒙系统以及苹果Watch OS的智能手表在功能丰富度上仍占优势,配置豪华,定位高端。

华为Watch 4 Pro作为高端智能手表的例子,采用了球面蓝宝石屏幕和高级材质,集成了ECG心电图、体温和血糖检测等丰富功能。

安卓系统的智能手表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第三方软件日益丰富,像OPPO Watch3这样的智能手表甚至采用了双处理器设计,兼顾省电和性能。

智能手表硬件和做工的提升还催生了像Apple Watch Ultra和华为Watch4 Ultimate这样的跨界产品,它们针对户外运动进行了强化设计。

这些专业产品不仅提供了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为特定用户群体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案。

尽管智能穿戴设备不如手机那样频繁使用,但它们在提供健康陪伴、身体监测和提醒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2023年,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发挥其最大效用,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