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的女性坦言月经对其工作产生了显著影响,导致效率降低。某些国家采纳了在月经期间给予女性休息权利的政策,此举措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政策实际上流露出一种“女性脆弱论”,而这种看似简单直观的政策却在世界多个国家激起了波澜。
不论赞同与否,生理假期的存在并非无源之水。以日本为例,该国在1947年二战结束后便开始实施生理假期,依据当年劳动法规定,“女性在月经期间因疼痛或工作加重疼痛,可申请休假,称为Seirikyuuka”。这一法律的出台,无形中激励了女性投身劳力工作,二战后有大量女性涌入工厂、矿场等岗位。
学者Alice J. Dan指出:“这使女性得以公开谈论自己的健康状况,实际上增强了她们的社会地位。”
在台湾,2013年的性别平等就业修订法案中明文规定:女性每年享有3天带薪生理假期及30天半薪病假。
在印度尼西亚,女性每月享有2天的生理假期。然而,许多公司对此置若罔闻,部分公司甚至要求女性提供证明才批准休假。近期,一位“人大代表”向印尼总统候选人发送邮件,反映了女性因生理假期遭受歧视的现象。
韩国于2001年立法实施生理假期,但在学校中,该法律遭到了教师的质疑,他们认为这可能成为学生滥用请假权的借口。同时,这项法律也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主要因为韩国是一个男性主导工作的国家,而该法律似乎并未赋予男性员工任何权利。
尽管这些国家的生理假期都有科学依据,因为研究表明月经期间休息不足可能影响女性生育。然而,质疑声不绝于耳:这实际上是将女性的生育价值(baby-vessels)置于工作能力(valued employees)之上的表现。
去年,俄罗斯也提出了类似的草案,规定女性每月享有两天生理假期。然而,这项草案遭到了俄罗斯女权主义者的抵制,最终未能成为法律。
事实上,无论是否有相关法律,现在的女性员工仍然不愿意在工作场合提及生理假期,也很少向上级提起。除了感到尴尬外,更多的是担忧失去工作(因为很容易被上级视为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