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2024-09-17 21:39:36 来源: 大科技网 点击数:

  10月25日,CNMO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面向网友发起主题为“你愿意为手机哪一方面性能的提升而付费?”的投票,本次投票共设置 “抗摔抗刮擦”、“摄像头”、“屏幕尺寸”、“电池续航”、“重量”、“外观”在内的6个可选项。经过2347位网友的投票后,可以看到,网友们在选购手机时,有1011位网友选择了 “抗摔抗刮擦”,占比47%,排名第一;其次有664位网友选择“电池续航”,占比达28%排名第二;外观和摄像头两项数据非常接近,有290位网友选择前者,占比12%,排名第三,有256位网友选择后者,占比11%排第四。屏幕尺寸和重量位列第五、第六。根据这份投票结果,我们发现用户在选购智能手机时,抗摔抗刮擦性、结实耐用的智能手机会是用户换机时的首选。

“你愿意为手机哪一方面性能的提升而付费?”投票结果(选项百分比结果采用四舍五入计算,存在一定误差。)
“你愿意为手机哪一方面性能的提升而付费?”投票结果(选项百分比结果采用四舍五入计算,存在一定误差。)

为什么用户会选择更偏向抗摔抗刮擦性?

  根据知乎大V@安乎都护府长史 发布的2020年1-5月份中国手机市场零售档位情况显示,除苹果外,各手机品牌在国内市场主力出货销量价位段为1000-3000元。随着制程工艺、处理器核心架构和拍照算法的快速迭代,不难发现,近年来中低端智能手机在硬件运算性能、拍照等方向与前些年相比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图片来自前瞻经济学人App,数据来自大V@安乎都护府长史
图片来自前瞻经济学人App,数据来自大V@安乎都护府长史

  依照手机CPU性能天梯图可以看到,广泛应用于千元智能手机的高通骁龙765移动平台和联发科技天玑800处理器在性能方面已经超越了3年前的旗舰处理器高通骁龙835移动平台、Exynos 9810处理器和A10 Fusion。

手机CPU性能天梯图
手机CPU性能天梯图

  因此,无论是日常看视频、聊微信、刷抖音,还是运行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大型手机游戏,都能轻松驾驭。拍照方面,即使售价千元的智能手机,主摄像头像素基本上达到了4800万像素,同时后置摄像头配置了双摄、三摄乃至四摄系统,现在,出货量最大的中低端手机,也可以拍出不错的照片。

  另一方面,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 年Q3 智能手机行业季度数据研究报告》显示,近八成用户换机周期在1年半以上。其中换机周期为2-3年的用户比例最高,达29.7%,其次是换机周期在三年以上的用户,同样达到了24.7%,换机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的用户为22.2%。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购买一款新手机后,会使用超过一年的时间。生活总是充满了惊喜和意外,但是意外总是比惊喜多的多。有时候手滑手机掉到地上,屏幕可能就破损了。于是,用户在选购手机时,自然希望手机能够经久耐用。

数据来自极光大数据
数据来自极光大数据

  因此,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当售价几百元的智能机与售价几千元乃至几万的旗舰机在基本功能上已经没有过于悬殊的差距,当硬件运算性能和拍摄性能足够日常生活使用后,用户在选购手机时,耐用性和坚韧度成为第一位,他们希望手机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并对手机机身材质、机身工艺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机耐用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9月8日,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屏,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骑手们通过‘下载’app进行工作,协助系统完成‘下载劳动’的媒介,则是骑手们自己的手机,作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手机成为骑手与外卖平台交流的唯一工具。

  打开百度搜索“送外卖手机”关键词可以搜到29,100,000个相关结果,搜索更细节的“美团骑手手机”可以搜索到30,700,000个相关结果。而两次搜索排名最前的内容都与手机耐用性和续航相关。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对近600万外卖骑手而言,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要风雨无阻的将从店家取到地食物迅速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由于常年在外奔波,经常会碰到恶劣的天气情况,再加上配送中,经常通过电话与客户沟通,对智能手机来说,实在是太容易坏了,进水、破损、甚至待机时间短,这些状况都让他们感到烦恼。因此,他们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找到一款质量过硬,经久耐用的智能手机。

  除外卖骑手外,快递员、工厂职工等职业对手机质量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即使是普通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如果将手机放在较浅的裤子口袋内,坐在椅子上时,手机容易从口袋滑落到地上;上下班途中,挤公交和地铁时,经常会有人被挤掉了手机,这些意外都会对手机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害。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小编自己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上学时习惯将手机放在枕边充电,有一次在床上翻身时,一不小心枕头挂到了手机,就看到手机屏幕倒扣在水泥地面上,然后屏幕就破损了。自从出了这次“事故”后,在选购手机时我就将手机的抗摔抗刮擦性排在第一位。

手机厂商为了提高机身坚韧度都做了哪些努力?

  对用户而言,一旦手机被摔坏后,不仅会带来财产上的损失,还会对自己的日常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手机厂商也希望自家推出的产品,不会出现过高的返修率,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品牌形象和用户中的口碑。所以,手机厂商为了提高手机的耐用性都做了哪些努力?

Redmi Note 7
Redmi Note 7

  我们以代号为“小金刚”的Redmi Note 7为例,在发布之前,官方就已经放出了Redmi Note 7被暴虐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Redmi Note 7不仅可以承受二百多斤的胖子站立,而且还能承受住女性的高跟鞋的爆踢,能承受多人“无情”的践踏,甚至还能砸核桃。官方甚至还打破行业传统,提供长达18个月的质保,重新定义了手机质量标准。实现这一切的背后,都与Redmi Note 7的机身内部结构设计和用料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Redmi Note 7
Redmi Note 7

  Redmi对Redmi Note 7四个角做了强化处理,大幅度降低了手机屏幕的摔坏率。手机机身采用四角防护设计,优化结构设计,能够提升机身局部强度。同时,双面均配备2.5D具有抗跌落和抗刮擦性能的康宁第五代大猩猩玻璃,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不只是千元机,高端智能手机在机身设计的过程中,也会考虑到机身强度和耐用性。

  在索尼大师课堂视频中,工业设计师 Kenzo Nakajima 、CMF设计师 Kaoru Murai和结构设计师 Tomohito Oda介绍了如何打造出Xperia 5 II这一款精巧便携的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视频中不仅为我们展示了Xperia 5 II精巧紧凑的内部结构设计,Kenzo Nakajima在视频中谈到,Xperia 5系列特别关注兼具舒适手感的精巧外型。一款手机需要许多零件,他要做的是将这些零件完美整合到Xperia的设计中。而Tomohito Oda在视频中表示,与前代产品相比,Xperia 5 II的5G天线,电池,镜头组件、扬声器等部件都变得更大,他对每个零件都予以强化。最终,Xperia 5 II机身宽度68毫米,厚度8mm,机身重量仅163克。索尼还增大了四角的弧度,整体设计考虑到了单手握持的使用舒适感,放入口袋更是轻松随行。具有抗跌落和抗刮擦性能的康宁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的加入,为Xperia 5 II用户提供安心保障,设计轻巧并且坚固耐用。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除此之外,各品牌手机在研发过程中都会经历过1米跌落、滚筒跌落、1.5米跌落试验、耐磨性试验、表面硬度试验、盐雾试验、酒精擦拭试验、随机振动试验、刚球冲击实验、正面平压实验、弯曲实验在内的“九九八十一难”后,才能与用户见面。再加上不断升级的内部机身设计和机身材质,使得现在的手机变得越来越耐用。

  根据康宁发布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68%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跌落时屏幕不易损坏的手机。显而易见,手机屏幕的坚韧程度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19%的消费者认为“抗跌落表现”是手机屏幕最重要的性能。中国消费者平均愿意多付192元去购买一款抗跌落性能出众的手机,平均愿意多付出171元去购买一款抗刮擦性能出众的手机。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智能手机消费者更愿意为什么买单?调研结果诠释一切

  康宁近日推出了“迄今为止最坚韧的大猩猩玻璃”——Corning GorillaGlass VictusTM。与竞品铝硅玻璃从不足0.8米的高度跌落时便出现破损相比,Corning Gorilla Glass Victus能从高达2米的高度跌落至坚硬粗糙的表面并保持完好;与康宁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相比,Corning Gorilla Glass Victus的抗刮擦性能提升了两倍,更是比竞品铝硅玻璃高出四倍,将手机的抗跌落抗刮擦提升到新的高度,选择搭载康宁大猩猩玻璃的智能手机,更加抗跌落抗刮擦。

尾声:

  无论是微信投票结果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到,用户在选购手机时将耐用性和坚韧度排在第一位,用户甚至将“坚韧”的性能与智能手机厂商的技术实力直接挂钩。对手机厂商来说,选择与康宁来提升自家产品的耐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品牌形象与用户口碑,显然是值得的。让手机变得更“坚韧”,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关键字:智能手机1025微信性能付费抗摔抗刮擦摄像头电池续航

责任编辑:刘一刀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日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