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知乎网友抛出了疑问:为何许多人认为国产品牌以创始人姓名命名显得“土气”,却对产品本身视而不见?这看似是舍本逐末。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企业也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诸如福特、本田、丰田、爱马仕、Gucci等。那为何我们对国外品牌以创始人姓名命名习以为常,却对中国品牌持保留态度?此话题一出,竟吸引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以及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前来解答。
何小鹏幽默地回应:“感觉这个问题专为小鹏汽车定制,我来答再合适不过了。”接着,他讲述了“小鹏汽车”名称的由来。
何小鹏透露,6年前,他作为天使投资人参与创立小鹏汽车时,品牌需要一个响亮的名称。“小鹏汽车”最初的构想是“橙子汽车”,但在注册商标和名称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许多好名字已被注册,唯有“小鹏汽车”尚在。
何小鹏坦言,最初他对将公司命名为“小鹏汽车”有所顾虑:“作为投资人,本应助企业成长而非添乱,最忌讳的是投入所有资金和精力。”但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和家人。
何小鹏强调,产品的实力才是衡量品牌高度的关键,而非单一符号或名称。一个响亮的品牌名称固然重要,但核心在于过硬的技术研发、高品质的产品体验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无论是小鹏汽车还是其英文名XPENG,只要在科技智能和制造品质上做到极致,这个品牌终将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何小鹏的回答引起了雷军的注意。作为小鹏汽车的忠实“鹏”友,雷军也分享了自己对品牌命名的见解。
雷军回忆,小米成立之初,团队曾讨论过多个名字,包括“红星”、“红辣椒”、“黑米”等,但最终均未被采用。在一次讨论中,雷军提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有人提议将公司命名为“大米”,投资人刘芹说:“互联网天生回避大而全,我们取小,就叫小米吧。”这个名字立刻得到了一致认同。
雷军强调,一个听起来高端的名字并不能带动公司的崛起。缺乏核心科技、优质产品和关注用户体验的企业,即使名字响亮也无济于事。相反,一个看似简单朴素的名字,只要团队齐心协力,技术立业,苦练内功,最终都能获得成功并引领潮流。因此,事在人为,品牌价值并非由名字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