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披露,日本电子巨头夏普于21日宣布,其位于堺市的工厂将全面停止电视液晶面板的生产。这一举措标志着日本电视面板产业的终结。
夏普曾是日本电视液晶面板行业的领军者,被誉为“液晶之父”。然而,自2010年代起,在面临中国和韩国厂商的价格竞争时,日本电视面板产业开始衰退。
“液晶之父”的辉煌与衰落
液晶材料作为高科技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夏普于1972年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电子计算器,开启了其液晶传奇。然而,尽管投入巨大,夏普的研发进展缓慢,导致公司长期亏损。
夏普的创始人早川德次曾言:“我们要做让别人模仿的商品!”在2000年代,夏普推出了AQUOS品牌,为现代液晶电视奠定了基础。夏普曾拥有全球第一条六代线、八代线和十代线面板厂,其液晶电视成本结构比同行业低近两成。
随着电视行业向平板转型,夏普在21世纪初迅速发展。2003年,夏普液晶电视全球市占率超过50%,成为行业领导者。然而,2001年至2007年间,夏普凭借液晶和太阳能两大业务赚得盆满钵满,却未能及时调整产业策略。
中韩企业崛起,夏普陷入困境
2012年,夏普液晶电视全球市场占有率下滑至5.1%,首次输给中国TCL。为求生存,夏普不得不在2012年被鸿海集团收购。与此同时,韩国三星逐渐超越夏普,成为液晶电视领域的领头羊。
夏普的衰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三星的崛起是主要原因。夏普过度依赖技术创新,忽视了市场变化,导致产品供应过剩,不得不向其他电视厂商出售面板。
夏普的定价策略也出现问题,过去专注于高阶市场,定价策略由总部制定,导致价格背离市场行情。此外,夏普对顾客需求的理解不足,追求独特性,导致产品难以销售。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夏普投资约四千亿日圆建设堺工厂,加剧了财务困境。而三星则通过成本较低的LED技术,迅速占据全球68%的市场份额。
中国厂商崛起,超越韩国
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面板进口国,如今已成为最大的生产国。2008年,中国电视品牌面临面板供应短缺,促使国内企业加强面板产业研发。京东方和TCL等企业纷纷投资建设面板生产线。
2018年,中国企业首次超越韩国企业,拿下全球第一液晶电视市场份额。IHS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中,中国企业以31.9%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与韩国的液晶面板产业走的是相似道路。但中国依靠政策支持,不断扩大产能,逐渐超越了韩国。
2023年,韩国LG化学宣布退出液晶面板零部件业务,标志着韩国在液晶面板领域的衰落。2024年,Omdia的研究报告显示,液晶电视面板市场已由京东方、华星和惠科等中国厂商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