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价格战的风暴即将来袭,一些车企或许将在这场激战中败下阵来,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于3月30日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新能源动力总成年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发表见解,称我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的困境只是长期趋势的短期显现。据他预测,未来车企数量将从百家锐减至十数家,如同春秋变战国,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即将上演。
有专家指出,经过价格战的洗礼,企业方能茁壮成长;“保价”之举早已不再适用,反而可能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有人评论说,这看似是车企在产品和价格上的竞争,实则是一场关于企业研发实力、规模效应和垂直整合能力的较量。
陈士华表示,2022年汽车产业保持了增长势头,但2023年开局却遭遇挫折,行业形势发生剧变。他分析称,2022年,为了刺激经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购置税减半和地方促消费政策,但新的一年,许多政策相继退出,导致车市出现下滑。陈士华指出,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传统燃油车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主要盈利的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
以比亚迪为例,据其近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营收达到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0%;归母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归母扣非后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2%。而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去年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其中理想汽车的财务状况相对健康,盈利能力最强。